主页 > 新闻中心 > 真实案例 >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产品详情
驯鹿积极响应国产政策,专业做出全光谱,无蓝光伤害等做一系列实例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经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体育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18年8月30日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以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二、各相关方面的行动 (一)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二)学校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学生辐射教育家长。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倡导科学保育保教。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三)医疗卫生机构 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规范诊断治疗。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症状,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矫治。叮嘱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随诊,以便及时调整采用适宜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对于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应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危害。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积极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发动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自主健康行动。针对人们缺乏近视防治知识、对近视危害健康严重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 (四)学生 强化健康意识。每个学生都要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养成健康习惯。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五)有关部门 教育部: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成立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领。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教会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练”(经常性课余训练和常规性体育作业)“赛”(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和跨校体育竞赛活动)“养”(养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鼓励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培养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国学校校医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着力解决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及相关设备配备不足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培养优秀视力健康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加强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培训,提高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置能力。加强视光师培养,确保每个县(市、区)均有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并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法。全面加强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会同教育部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加快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等文件。2019年年底前,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强制性标准,严格规范儿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辅、考试试卷、作业本、报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体、纸张,以及学习用灯具等,使之有利于保护视力。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随机抽取卫生监督人员,随机抽取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 体育总局: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动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财政部:合理安排投入,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三、加强考核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评议考核办法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制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核实各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基础上,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的公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18〕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8〕77号)要求,在有关地区自主申报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审、公示和推荐的基础上,我部对各地申报推荐的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进行了综合认定。拟认定并命名北京市东城区等83个地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天津市北辰区等30个地区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现将遴选结果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1月24日—1月31日。 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19年1月31日前,通过信函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我部体卫艺司。来信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邮政编码:100816),教育部体卫艺司体卫处收;电子邮件:liulijing@moe.edu.cn。 附件:1.拟认定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 2.拟认定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1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全国儿童青少年 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19〕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18〕3号)部署,经研究,拟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面向全国持续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现就遴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事宜通知如下。 一、遴选标准 1.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才兼备,在全国或当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有较高声誉和威望。 2.有面向广大儿童青少年进行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的丰富经验和热情,热心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3.具备医学(眼科)专业背景或长期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4.身体健康,有意愿、有精力和时间承担和完成相关宣讲任务。 二、遴选程序 1.省级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遴选标准推荐2—3名,可涵盖教育系统、卫生健康系统专家。 2.审核认定。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结果,我部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者予以认定和公布。 三、材料报送要求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正式推荐公文,同时填写《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推荐表》(附件1)和推荐人选汇总表(附件2),于2019年3月11日前将纸质推荐材料1份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并将电子版推荐材料发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刘芳丽、樊泽民,联系电话:010-66096150、66096849,电子邮箱:fanzemin@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与卫生教育处,邮编:100816。 附件:1.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推荐表 2.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成员推荐人选汇总表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 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2018-09-07 来源:教育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9月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山东省教育厅、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教育局、武汉市学生视防中心、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等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家长、学生代表,分别就学习文件体会、近视防控工作经验、贯彻落实相关建议做交流发言。 陈宝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家民族命运、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到,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是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命运问题,是关系民族体质健康的危机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问题。要本着对中华民族素质负责的态度,抓紧行动起来,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趋势。 陈宝生强调,《实施方案》打造“升级版”、加个“紧箍咒”、树起“新靶子”,倡导“总动员”,在2016年三部门的基础上“升级”为八部门联合印发专门文件,建立和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给各级人民政府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倡议和推动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 陈宝生要求,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紧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四项重点任务,给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摸清底数,心中有数。要尽快以评议考核对象为单位,部署核定各地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数据,把基础数据搞扎实、摸真实,为启动评议考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签责任状,强化意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牢固树立契约意识,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目标,逐年交账。三是确立规矩,落地落实。要制定评议考核办法,建立落实《实施方案》的工艺流程、考核流程、考核标准、验收条件、督查办法,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四是打“组合拳”,各尽其责。八个部门要合力强化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尽快分解任务,倡导全社会参与进来,形成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强大合力。 王贺胜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视力健康重要指示和孙春兰副总理重要部署,开展了完善技术规范、成立青少年近视防治专家指导组、举办第23个“全国爱眼日”活动、研制综合防控文件等工作。下一步,将细化分解任务,加快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完善学校卫生标准,强化近视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近视矫正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田学军要求,下一步要建立健全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细化方案,组建专家宣讲团持续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校经验做法。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及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部分园长和校长代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机构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参加座谈会。 政策】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策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 2018-11-01 20:35教育部/儿童/减负 时 间 2018年10月29日15:30 地 点 湖北省武汉市市委会议中心汉江厅 主持人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广、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洽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 内 容 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策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策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广介绍黑龙江省强化学校体育、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介绍武汉市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洽生介绍广州市改造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善学生学习环境促进近视防控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介绍当前我国近视眼防治情况和对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的意见建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关情况介绍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家民族命运、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有关报刊刊载的《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一文后,对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就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加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对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作出具体指示,要求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切实遏制并扭转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政治问题,事关民族复兴和国家前途的命运问题,关系民族体质健康的危机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问题。 (二)电子产品“全面包抄”大幅加重用眼负担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广泛普及,在家长放任和依赖、学校覆盖、社会影响共同作用下,儿童青少年低年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现象非常普遍。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揣在兜里、随身携带的“电子保姆”,学校把电子产品作为不知疲惫的“电子老师”,儿童青少年着迷并把电子产品作为从不离身的“电子器官”。电子产品在时间、空间、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包抄,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大幅加重。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农村的孩子也加入“低头族”。近年来,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快速上升,重要原因就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滥用。 现实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着家长对近视认识不足与督促健康用眼之间、电子化教学推广与减轻用眼负担之间、全社会普遍“低头”与青少年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之间的“三重矛盾”。 (三)课内外学习负担不断加重 目前很多家长深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从幼儿园甚至从出生开始,不断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到了中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度焦虑导致校内减负校外补,校外培训机构的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使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雪上加霜。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放学后在家上网课,进一步加重了用眼负担。 (四)近视率低龄化、发展快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结果显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 二、《实施方案》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部署,为防控近视打下坚实基础。 (一)亮点 从整体上看,《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实施方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二是打造近视防控“升级版”。2008年,教育部印发实施《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体育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八个国务院相关部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职责和任务。不仅是参与部门“量”的升级,更是“质”的提升。 三是明确家庭首当其冲作用。《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开篇提出家庭防控近视的6条倡导性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一定要关口前移,从婴幼儿开始,强调家庭对于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重大影响和决定性意义。 四是倡导多方面总动员。《实施方案》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五个方面提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倡议性要求。倡导和推动家庭、全社会共同参与,把近视防控提高到国家层面、战略高度,依靠、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重大部署 一是“开门见山”明确目标。《实施方案》设定两个阶段性目标,都具有刚性约束意义。一是到2023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逐年评议考核,逐年确定年度目标,逐年向前推进。五年目标是控制趋势,2030年目标是实现根本扭转,确保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二是“压实责任”签订责任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军令状,签了就得落实,落实不了就要问责到人。 三是“注重长远”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实施方案》一个硬性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以刚性、“带牙齿”的评议考核给各级人民政府戴上一个贯彻落实的“紧箍咒”。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有力推动和促进各地人民政府强化抓好近视防控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育部和各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实施方案》印发后,教育部等八部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1.教育部等八部委开展的工作 ——做好政策解读和新闻宣传。教育部发布印发《实施方案》新闻通稿和答记者问,介绍《实施方案》出台背景、近视防控总体考虑和阶段性目标、对各相关方面近视防控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建立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制度和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等情况。 ——专题座谈部署。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专题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相关方面代表50余人参加座谈。 ——研制分工方案。教育部研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将43项任务分解到8个部门,将33项任务分解到教育部相关司局。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全面汇总梳理地方和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于10月24日编发教育部简报《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综合施策共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牢固防线》,供地方和学校学习借鉴。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宣传推广部分地方和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经验。 ——部署开展近视率核定。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各省份2018年近视率核定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 ——启动评议考核办法研制。教育部已经启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研制工作并形成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成熟后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 ——强化部门协同推动落实。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通过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结合部门职责研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具体行动方案。 2.各省份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研制近视防控省级政策文件情况 黑龙江省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学生近视情况汇报,部署全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并于10月26日印发全国第一个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省级行动方案。山东省以立法形式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用专门章节明确全省学生近视防控重点任务和要求。其它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启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行动方案研制工作,多数省份拟于近日印发实施。 三、教育系统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山东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武汉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京市密云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等地通过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地方发展战略和民生工程,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基地和专家委员会,构建多级防治网络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 (二)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江西省、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天津市北辰区、辽宁省鞍山市和沈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等地方和学校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监测体系,每年定期开展学生体检、视力二次筛查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及时更新筛查结果,完善医院—学校—家长—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 (三)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黑龙江省、天津市、浙江省、云南省、江苏省扬州市、重庆市南川区等地结合地域特色,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四)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北京市、江西省、重庆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广东省广州市、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教室和黑板照明标准化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配备可调节课桌椅,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四川省攀枝花市投入360万元实施免费作业本政府采购制度,每年为11万小学生和初中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 (五)减轻学业负担,缓解用眼压力。黑龙江省、浙江省、北京市密云区等地通过推迟中小学生早晨入校时间,保障学生睡眠,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有效减轻课业负担。 (六)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规避迷恋网络游戏。天津市、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开展“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电子产品使用口号,积极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七)创新教育载体形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河北省石家庄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一小、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开展主题化、活动化视力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丰富视力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和活动载体,张贴眼保健操挂图,通过绘画展、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眼睛健康“动起来”。 (八)动员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黑龙江省、天津市、辽宁省鞍山市等地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反馈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等形式,动员家长参与防近工作,指导家长确立科学防近理念,向学生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家长对近视危害的认识,形成家校共同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合力。 (九)强化考核督导,夯实工作责任。山东省、浙江省、云南省、湖北省武汉市、江苏省扬州市、北京市密云区、四川省资阳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等地方和学校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级和班主任考核内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近视发生率不能降低的进行通报和问责。 (十)打牢基础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浙江省、云南省等地加强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学校医务室(卫生室)建设,按照要求配备校医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奠定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 四、下一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任务 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以综合防控为主题,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指引,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考核刚性约束,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支持、社会共治”的综合防控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控体系。研究成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组织领导、整体统筹、部门联动。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合高效整合的制度体系,做好整体覆盖、需求导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资源配置,形成科学高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网络和体系。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视力保护防大于治,预防近视的核心是完善对健康用眼知识的宣传覆盖。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全社会近视防控科普宣教,大力宣传用眼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破解“近视不是病”的长期错误理念,织密全链条防护网络,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推进体育改革,强化体育锻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练”“赛”,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标准研制,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激励政策体系,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四)加大经费投入,确保保障到位。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列入年度预算,专门用于视力健康状况抽查、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支持地方开展近视防控试点、组织开展宣讲和培训活动等工作。 (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减轻孩子用眼负担。从制度规范、技术攻关、扩大宣传三方面发力,控制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习惯。研究制定儿童青少年每日每周使用电子产品的参考上限,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近视的共识。 (六)组建专家队伍,推进健康教育。一是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明确宣讲目标和要求,面向基层和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强化广大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意识和能力。二是面向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遴选成立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工作。 (七)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规范长期跟踪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确定标准,分步实施,跟踪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变化,全面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八)推进综合防控试点,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部署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区和改革实验区遴选认定工作,强化示范引领。 (九)加强人才培养,凸显科研支撑。鼓励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培养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师。推动相关高校和单位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 (十)落实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完成2018年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基线数据核定工作,制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建立评议考核制度并印发实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夯实工作责任。 全国教育系统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典型经验与有益做法清单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方案措施 地方主要经验与有效做法 代表地区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 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指导、部门配合”的工作体系,构建三级防治网络,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视力筛查率达100%,视觉健康发育档案建档率达100%。 山东省 将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健康龙江行动”战略,明确教育、卫生部门职责,成立防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省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基地,在全省城乡确立300所学生视力监测点校,开展视力筛查、宣传教育。 黑龙江省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制定近视防控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卫生部门开展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对试点地区在资金扶持、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上报防控实施方案,建立近视防控体系。 江苏省 将学生视力健康纳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民生工程,成立由多部门、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依托市视防中心组织开展全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 湖北省武汉市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构筑防控体系 建立“政府主导、机构干预、科研支撑、学校参与、家庭配合”的综合干预机制,建立市级干预中心和各区分中心,配置科普保健室,指导近视防控工作。 河北省石家庄市 成立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统筹推动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北京市密云区 按照“早期预警、跟踪监测”“专家指导、科学预防”“加强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开展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试点,建立以中小学学生为主体,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支持配合,多部门参与的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 投入1.1亿元完成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和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 北京市 统筹安排“改薄工程”项目资金,推进改教室照明、改课桌椅和加强健康教育工程,优化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加大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 重庆市 全面配备可升降课座椅。 海南省 市、区两级财政统一出资进行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开展学校教室照明情况摸查,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按优先改造和深化改造两个阶段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开展设备更新、线路改造、电力增容等,确保各学校教室照明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广东省广州市 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视觉环境 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配备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合理摆放课桌凳间距,并按要求安装标准黑板等教学教具条件、改善教室照明条件等。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 实施免费作业本政府采购制度,每年分别按每生30元、40元的标准为小学生和初中生采购“防近视作业本”,2018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360万元,为全市近1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采购 “防近视作业本”。 四川省攀枝花市 结合校舍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科学配置硬件设施,切实改善教室采光与照明,配备人体工程学课桌、椅,改善黑板等教学教具条件,为学生建立良好视觉环境。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三年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完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和标准化的硬件设施,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学校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全区中小学3.3万余套课桌椅、844间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度和标准化黑板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定期对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等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保健室根据学生身高列出学生相应的课桌椅号,班主任定期为学生调换座位,及时调整学生用眼距离。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档案 把3—15岁幼儿及学生的眼病筛查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两年共筛查130万人次。 海南省 建立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控专家委员会,制定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技术标准,研发青少年视力低下三级预警系统,对学生视觉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追踪监测和分档管理,为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省 制订“青少年视力保护行动计划”,建立儿童青少年电子视力健康档案,每学期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筛查,及时更新筛查结果,完善医院—学校—家长—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的多点互联机制。 江西省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研发智能化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三项监测”体系,制定近视三色预警量化指标,实施视力健康风险预警。 湖北省武汉市 与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研究院合作建设眼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一体长效防控大数据平台,追踪儿童青少年视力变化,开展视力低下规范化筛查、预警、防治工作。 江苏省南京市 开展“儿童眼保健惠民行动——辰光行动”,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眼病筛查,筛查结果直接上传到儿童眼保健系统,将结果呈阳性的学生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切实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天津市北辰区 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视力档案 建立7个视力防控基地,面向主城区30万中小学生,每年开展4次视力筛查,同时建立学生视力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筛查和数据分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 建立学生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学生体检、视力二次筛查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成立中小学生视光中心,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视力监测档案,对不同视力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辽宁省鞍山市、沈阳市等地 建立视力检查、复查、干预、追访机制,每年为各年龄段幼儿进行视力普查,针对视力低常幼儿,向家长发放矫治单与健康教育双回执,确保幼儿视力情况得到重视和干预。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锻炼,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天津市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落实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结合地域特色,自编自导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切实丰富大课间活动的载体和形式。 云南省 强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体育课、班级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导向,着力解决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 浙江省 在全区135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艺术全员活动,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体育节),并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确保学生参与率达100%。 重庆市南川区 把防近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明亮双眼。 黑龙江省 实施健身计划,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至少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和一次体育大课间,开展校园足球、篮球普及行动,为足球特色学校配备教练员,推动县(市、区)学校开展每天一节足球等社团课。 江苏省扬州市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大力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除体育课外坚持每天课间操、集体跑步各半小时,并列入学校课程表。 北京市密云区 坚持眼保健操,增加远眺和仰望 坚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规范学生读写姿势,保证每天两次眼保健操,坚持早锻炼后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远眺、在晚自习后进行5分钟仰望星空,学生近视防控效果显著。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教鲁北二校和乌额格其学校 加强视力健康管理,深入开展视力健康教育 对教室灯光、阅读习惯,坐姿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发现视力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干预”。 江西省 通过讲座、健康宣讲等形式,向幼儿和家长讲解视力保护相关知识;开展课题研究,对视力低常幼儿进行多途径追踪干预,验证和总结多种家园共育改善幼儿视力的有效方法。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每年开展“送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七年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健康读本,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宣传资料,促进家校形成合力,全方位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现场咨询,对家长开展防近知识科普,指导家长建立精准的近视防控理念。 辽宁省鞍山市 加强“阳光体育大间操”和“多维爱眼体操”管理,丰富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形式和活动载体,使防近工作入脑、入心、入行。 河北省石家庄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开展主题化、活动化教育活动,推行“bye—bye 眼镜”工程,通过张贴眼保健操挂图、“防近健康报”展评、绘画展、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眼睛健康“动起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一小、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规避迷恋网络游戏 开展“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假期电子产品互动口号,家长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确保孩子不迷恋网络游戏。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动员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 动员家长参与防近工作,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馈学生视力检测结果等形式,提高学生家长对近视危害的认识,做到家校协作无盲点,防控过程无空白,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视力的局面。 黑龙江省 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平台,向学生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 天津市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将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对全省17市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不能逐年降低的市县级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 山东省 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卫生室建设和专业人员配备情况等纳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促工作推进。 浙江省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将对眼健康在内的学生体质提升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综合考评,同时将视力监测作为每年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必测项目,将排名结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市直各学校年度综合考评,对测试排名靠前的进行表彰奖励。 江苏省扬州市 启动实施“卫生监督校园行动计划”,每年对包桌椅达标情况、教学环境采光照明情况等有关视力健康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联合卫计部门对学校进行现场检测,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省。 云南省 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立体式”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坚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预防近视和用眼卫生、改善教学设施设备采光条件、强化体育锻炼等工作分别作为评课、班主任工作、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预防青少年学生近视工作落地落实。 四川省资阳市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估、通报,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湖北省武汉市 强化评议考核,夯实工作责任 在实时监督、评估、评价学生视力状况的基础上,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实行视力不良警示制度,对达到预警级别的学校提出警示,并进行专项督导。 北京市密云区 把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根据每年视力检测数据,开展优秀学校评比、家长满意度评比,并将检查评比结果作为学校管理考核重要内容。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 明确班主任是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将学生视力不良防控纳入班级日常管理,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推进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程精准防控近视模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 2018-10-29 来源:教育部 近年来,全球总体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约有1/4人口是近视眼,约达到20亿人,已成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东亚和东南亚是重灾区,体现为17-18岁青少年近视率高达80%-90%,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中东地区等地区近视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如无有效干预,2050年全球约有47.6亿近视人口(49.8%)。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亦持续攀升并呈低龄化趋势。根据调研数据,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83.3%、大学生为86.4%,其中85%—90%为近视眼,估计目前全国近视眼中小学生超过1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排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前列,而近视人数高居第一。 近视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生活质量和未来择业,还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经济损失。而且,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黄斑病变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成人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城市高中毕业生中10¬—20%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至2020年我国高度近视总人口将超过4000万。近视形势给国家战略安全也带来隐患,2018年非特殊兵种征兵裸眼视力标准已放宽到0.3、0.4。 因此,亟待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源头入手,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使近视“不发生、晚发生、发展慢、后果轻”。 然而,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存在巨大困难和挑战:一是近视防控协同工作体系尚未建立,我国眼初级保健和眼视光医疗服务资源仍然不足。二是未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合理分类防治。三是重治轻防,近视危险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四是近视防控信息平台和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化服务有限。五是公众意识和技能有待提升,健康宣教方法和模式有待创新。六是考评机制不完善,社会支持性环境有待改善。 新时代,为达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目标要求,我们认为,要预防为主,防治并举,“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分级分类全程精准防控”,切实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高度近视率。 一是建立“医教结合、医防融合”等工作机制,促进各项防控措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学校以及社会有关机构的全面落实。推行家校联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以建立眼健康档案为基础,分级分类精准防控。预防关口需提前至学龄前儿童,根据视力屈光档案,将个体屈光分为正常视力屈光发育、近视高危、低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四类进行管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有侧重地实施健康教育与促进、危险因素监测干预、低浓度阿托品药物或中西医医学干预、眼底定期监测等不同级别措施。三是严密控制近视危险因素。通过校内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校外家庭户外活动作业等确保每天2小时以上。开发针对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读写坐姿、电子产品使用等智能监测评估工具,实施量化监测和反馈指导,促进自主眼健康管理。四是建立全程化的儿童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公共卫生和眼视光诊疗数据互联互通,卫生与教育部门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眼健康”为学生家长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全程眼健康服务。五是大力开展健康宣教。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人物等作用,投放覆盖面广的护眼公益宣传;编制核心防控知识和建立权威科普资源平台;开发系列近视防治读物、宣教视频;努力创新健康宣教方法和模式。六是建设良好的考评和社会支持环境。将视力健康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将日常护眼行为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加强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和社会视力保健机构监管。 近年来,上海市连续三轮开展聚焦青少年近视的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覆盖全市4—18岁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档案体系,分类管理,早期预警、发现和矫治近视,纳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至今建档覆盖177万人、筛查327万人次,服务全程信息化,建立互联网+“明眸”APP眼健康服务平台。2016年起,在全市8个区16所学校试点推行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以降低近视发生率的干预模式,并创新性开展“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系列健康促进公益大行动。2018年起启动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定期眼底监测试点。初步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市—区—社区三级眼病防治网络组织、医教结合、医防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福建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2-02 09:56 阅读次数: 9675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我们制定了《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福建省体育局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 2019年1月29日 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探索切实可行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有效防控措施,总结可推广的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学生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对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与健康意识,形成“部门合作、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综合防控”长效防控机制。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地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二、行动措施 (一)学校 1.建立健全校内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组织。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建立以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学生志愿者等为一体的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视管小组”),明确和细化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相关行动。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和省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严格落实“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统筹管理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业总数量、总时间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原则上,不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确需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初、高中生每日电子作业总时间不长于20分钟,并向学校“视管小组”报备。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 3.加强考试管理。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4.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推广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中小学新购大屏幕显示设备应具备健康护眼、防蓝光功能。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确保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达到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坚持护眼措施常态化。中小学校要严格坚持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和要求。当节任课教师为所在班级眼保健操监督员,须在岗监督和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中小学校应对本校教师进行眼保健操全员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眼保健知识和眼保健操规范动作。小学低年级有条件的学科,每节课中可安排1分钟眼疲劳放松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远眺或其他眼部放松措施。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清晰可辨,大小适当,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合理选择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缓解学生视力疲劳。 6.加强学生用眼卫生习惯培养。从小学入学起,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要求,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7.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应有序组织,多开展有器材的手眼配合运动,或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课间休息时间,鼓励学生到室外活动,防止持续疲劳用眼。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学校应创造条件确保体育场馆向本校学生开放。未提供课后服务的学校,对放学后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延长清校时间,鼓励教师为留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开展运动技能培训指导。加强学校体育组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8.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组建以校医与体育、心理、生物等学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视力保护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将视力保护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管理中,充分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定期组织校内爱眼护眼交流活动,开展 “护眼标兵”“保护视力小使者”等评选活动。 9.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学校应制定电子产品和教辅软件使用管理细则,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便携电脑、电子书籍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公共有线通信设备。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教辅APP等教育信息化产品,严格控制通过教辅APP等教育信息化软件布置作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10.加强专职队伍和保障条件建设。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等要求,按标准配备专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到2020年底前,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寄宿制中小学校必须全部配备有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建设,配置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 11.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学校应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每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实时转移。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不少于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监测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并纳入规范眼健康持续干预、随访。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12.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对学生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实施必要的个体干预与学校群体防控。开展视力分段管理,建立班级管理台账,跟踪学生视力变化,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每年11月底前将统计数据报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汇总后按程序逐级上报省教育厅。 13.重视学前儿童视力保护工作。将视力保护工作关口前移至幼儿园,倡导科学的保育保教方法。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视生活和游戏对3—6岁儿童成长的价值,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并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严格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原则上单次不超过15分钟。 14.纳入学校考核机制。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考核内容,根据学生近视率制定出量化细则或考评标准,作为学校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年度考评的依据。将学校年度学生总体近视率、新发近视率列入文明学校评选、达标高中晋级评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示范幼儿园评估指标。 (二)家庭 15.时刻关注孩子视力健康。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和学习作业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家长应从孩子3周岁起每半年检查一次孩子视力,掌握孩子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注意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加强与学校沟通,适时了解孩子视力健康状况,接收学校给孩子的护眼处方及建议,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视力保护工作。如孩子出现需要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可能视力异常的迹象时,要及时将其带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 16.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户外自然光线下的活动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户外体育锻炼或适当户外劳动,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17.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不在孩子面前玩电子游戏、观看娱乐视频等消费电子产品服务。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接触使用电子产品。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电子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看电视距离为电视画面对角线的6-8倍。 18.保障孩子充足睡眠与科学饮食。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参加校外培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全谷类、奶豆类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19.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用眼行为习惯。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监督孩子保持“一尺、一拳、一寸”正确读写姿势,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要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随时纠正孩子不良姿势,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卧床时或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阳光直射情况下看书和使用电子产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 (三)医疗卫生机构 20.建立儿童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21.规范诊断治疗。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症状,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矫治。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应叮嘱其遵从医嘱进行随诊,以便及时调整适宜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对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应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危害。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积极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22.加强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从健康教育入手,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识。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利用全国“爱眼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配合学校开展视力健康与近视预防知识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 (四)学生 23.强化健康意识。学生要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自觉向家长宣传。时刻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24.养成健康卫生的用眼习惯。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保证每日不少于两小时的白天户外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五)教育行政部门 25.建立视力监测网络体系。组织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学校专职医务人员、学校医务室等情况摸底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建立省、市、县三级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体系,实现全省学生视力动态监测全覆盖。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学生视力监测抽查,提升各地各校监测准确度。组织开展省级学生近视防控试点工作。 26.加强能力建设。以省教育厅为牵头单位,建立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全省近视防控工作。成立省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学校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配备情况及学校医务室(或校医院、保健室等)建设情况进行督促落实,推进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职称评聘困难、执业注册及医务室标准化建设不规范等问题解决。推动我省医学院校、师范类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培养近视防治、视力健康管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推动各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发挥资源、人才、技术、专业集中优势,服务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建立包含近视预防与控制专业的全省健康教育专家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 27.加强制度建设。省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省卫健委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市、县(区)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学校签订责任书。制定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教会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练”(经常性课余训练和常规性体育作业)“赛”(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和跨校体育竞赛活动)“养”(养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 28.清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不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坚决取缔。按属地管理原则,每年组织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督促落实。 (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9.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养优秀视力健康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加强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培训,将校医纳入培训范畴。提高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置能力。加强视光师培养,确保每个县(市、区)均有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并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法。 30.提供技术支持。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教育、体育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对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咨询辅助和技术支持,提高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31.加强监测与监管。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随机抽取卫生监督人员,随机抽取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 (七)体育部门 32.为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提供帮助。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作用,优先优质向儿童青少年提供服务。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动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八)财政部门 33.合理安排投入。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近视防控干预试点、师资培训、视觉环境整治等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34.完善职称评审政策。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省卫健委按照国家部署落实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 (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35.加强市场监管。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十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 36.加强近视防控宣传。严格做好网络游戏出版的审核转报工作,配合国家新闻出版署做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工作及建立适龄提示制度的探索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省级广播、电视台每年6月配合做好近视防控公益宣传工作。 三、加强评估考核 37. 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定期公布制度,严禁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学校可以大胆的管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有规定 山阳科教 18-09-0200:0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国务院同意,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规定: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有了这些规定,给我们学校老师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有了依据。过去我们教育局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只能口头规定,还不敢写到文件上,写到文件里经常招来不良记者和媒体的敲诈,他们的理由是,某些砖家说了:“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不让学生带个人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就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我们那个老师敢背这么大的黑锅,管也不敢大胆的管,认真的老师冒着很大的风险管,不认真的老师,就听之任之。 学生有了手机、平板拍摄神器,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中,稍有不慎被拍摄发到网上炒作,不是丢掉饭碗就是不能晋职扣工资,伤了老师的心,打击老师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有时顽皮孩子们的正常打玩视频,发到网上炒作,就上升为校园欺凌事件,校长老师就要被处分,极大的阻碍了学校教育管理。 近日,看到八部委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关于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的规定,让我们这些搞教育工作的心头一热。 我认为学生带个人手机、平板电脑进课堂,弊远远大于利: 学生带手机、平板电脑进课堂,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在课堂上玩游戏,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课堂听讲。 2. 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作业的答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利于手机、平板看一些低俗网络小书,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学生利于手机、平板聊天,谈情说爱,严重影响孩子学习。 5. 学生带手机、平板进入学校课堂,容易形成攀比现象,造成后期校园贷的严重后果。 6. 学生长时间看手机、平板,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你对严禁学生带手机、平板进入课堂,有什么想法?欢迎讨论。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即日起正式施行 2018年08月30日19:57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李依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经国务院同意,今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真实案例 |
设备展示 |
联系我们 |
阿里诚信通 |
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